二手车贷款合同陷阱
Ⅰ 二手车如何分辨套路贷
1、突涨金额:突涨额度说的其实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改高你的贷款金额。很多人在之前和客服聊得很好,具体情况也都清晰了,在签的同时并不会仔细看合同中的具体条目。但是事后在还款时会发现其中的蹊跷,此时放贷平台同样要为自己辩解。多出的金额可能是平台服务费,车辆的贷款保险费和GPS费。
2、钱花哪了:做二手车贷的途径一般是两种,一个是银行受理,另一个就是金融平台。这两种方式都要通过卖车方协助办理。一帮在银行办理这些业务都不会有什么风险,但是金融平台就不一定了。有些公司为了利润也不惜增加各种费用。
3、为何屡次得手:何金融平台可以多次利用涨金额并且得手?受到欺骗的很多人都会感觉这就是圈套。主要银行不愿受理,然后自己征信不好,获取也困难,就会选择进入平台。
4、里程陷阱:购买二手车时,车辆里程表不可过分信赖,最好根据使用年限和具体车况对车辆进行判断,因为有些不法车商往往在里程表上做手脚。
5、价格陷阱:购买二手车时,一些经销商会主动推荐某款车辆,而且价格往往低得出奇。这辆车很可能有问题——也许出过重大事故,也许来路不明,不能正常过户。此时一定要慎重考虑,切不可贪便宜盲目购买。
6、事故车当好车卖:许多事故车修复后用肉眼根本判断不出来,购车时一定要对车辆外观内饰进行细致检查。最好能到第三方汽车检测机构通过专业检测,对车辆做出客观评价。此外如果有条件,也可到交警大队查一下备案。
7、拼装车陷阱:有些被改得面目全非的车当成正常车在市场上出售。如果改装的是车的非主要部件,改装程度较轻,购车时要注意看一下改装部位性能如何。如果改装程度较严重,此类车根本无法通过正当途径获得车牌,使用风险会大大增加。
8、保险陷阱:不少二手车都会标明该车拥有全年的保险,但通常不会主动告知这辆车有过什么理赔记录。因此消费者除了看保险还应看理赔记录,因为发生过理赔的车再次投保,价格会高于没发生过理赔的车辆,保费与新车也略有不同。
Ⅱ 百度了下,发现很多人贷款买二手车时都被骗了高额贷款服务费,难道这种合同签了就没办法维权了吗
跟我一样,我买二手车,告诉我贷了10万,其实他们贷了11万,他们自己留了1万,剩下的给原车主,我连合同都没看清就签了,要每个月按11万的利息还款,而且签的是汽车租赁合同,现在这帮人太可恶了
Ⅲ 购买二手车需要注意什么具体流程和常见的陷阱又有哪些
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,“买新不买旧”可谓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。就拿买车而言,即便是咬咬牙走贷款提辆新车回来,也不会考虑买台二手车。因为新车是从零开始和它过日子,随着时间的深入,你懂它,它懂你。
反之,买二手车就不简单了。谁不知道二手车市场水深无比,即便是在这个圈内混的老手,有时都难免被呛几口。更甭提一个毫不懂车的“小白”消费者了。否则,别人叫买车,你叫花钱买“故事”。
总结
购买二手车,一定要谨小慎微。千万不要一腔孤勇行事,完全听信于卖方的花言巧语。最重要的是,切记不要贪图小便宜,从而误入低价陷阱。对于那种车况极好,价格美丽的二手车,请你果断放弃这个机会,因为,天上不会掉馅饼,玫瑰背后都带刺。
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,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。
Ⅳ 二手车交易什么时候付定金合适,有哪些合同陷阱
最好找一个专业的二手平台进行交易,签订的合同一定要是公司的制式合同,至于定金什么时候交都是一样,不用担心。
Ⅳ 二手车销售的空白合同有哪些销售陷阱
据报道,随着金九银十的到来,全国二手车交易量呈现爆发式增长,但是有不少消费者却表示,买二手车比买新车还折腾还麻烦,二手车的空白合同暗藏销售陷阱。
业内人士表示,所谓“空白合同”实际上就是消费欺诈,销售人员在消费者没有获悉全部交易细节的情况下,诱导消费者签字,不符合销售合同签订的规则,但由于二手车市场长期存在的种种“潜规则”,往往造成“一个愿打一个愿挨”的情况,使消费者权益受损。
数据显示,近几个月来,关于二手车交易方面的纠纷逐渐增多,而大多数纠纷,问题都出在合同上,工商局负责人表示,消费者一定不要盲目和销售方签合同,否则会导致在后续的维权上失去主动权,想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就困难重重。